无障碍浏觇/a>外文 繁體中文
登录个人中心
走进常州 ޵VSƵط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VSԤ 数据发布
新闻发布会首顴/a> | 最新发市/a> | 发布实录
正文
“奋进新常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辖区板块(一)专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022-10-10 浏览次数9span id="hits">字体:〕a href="javascript:fontZoom(16)">?/a>?/a>導/a>〖/td>

10?0日下午,常州市举行“奋进新常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辖区板块(一)专场新闻发布会

溧阳作为常州唯一的县级市,是服务和支撑常州?32”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极,也是省委、省政府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试点地区,还是省委、省政府期许示范带动全省县域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前列的先行地区,更是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创新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常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溧阳从容应对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全力稳住经济发展大盘,奋力推动现代化建设,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一、聚力产业集群,培育县域特色优势产业

溧阳同时具备与沪宁杭等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等多项特征,长期以来致力探索一条发挥自然优势、能够挖掘特质、符合长三角产业协作趋势的发展路径。一是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宁德时代与上汽集团联手推动“电动溧阳”建设,集聚知名绿色储能企业60余家,德龙镍业塑造全国最大的高端不锈钢基地,上上集团、华朋集团、安靠智电、科华控股等骨干企业引领优势产业向智能电网、高端装备产业集群迈进。同时,凭借优质的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溧阳服务长三角的重要途径。天目湖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区一体”,“溧?号公路”获评全省唯一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溧阳茶舍”、乡村旅游等成为溧阳全域旅游品牌新名片。二是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溧阳高新区连续三年蝉联江苏省级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第一,溧阳经开区深化园区、景区、镇区“三区联动”,积极打造“接轨南京第一城”。首倡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携手“一地六县”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被纳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八项倡议”。锂享小镇、绿色铸造小镇、别桥无人机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为产业集群化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三是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愈发融合,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重庆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溧阳智能制造研究院、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纷纷入驻溧阳,成功孵化了天目先导、紫宸新材料等潜在独角兽企业以及时创新能源等国家级人才企业。近年来,溧阳高新技术企业从74家跃升到213家,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从103家增加到166家。在两轮“天目湖英才榜”三年行动计划的助推下,年均引进高层次人才超1000名、各类人?万余名,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达1180人位居常州前列?021年,创成全省首批创新型示范城市,位列2021中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12位

二、聚力城乡融合,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

溧阳坚持以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抓手,深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创新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以入选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为抓手,努力在宅基地择地竞价、资格权有偿置换、利用宅基地开展创新创业等方面总结一批可复制、能推广、惠民生的基层创新成果。去年,上兴镇花村敲响了宅基地“有偿选位、择位竞价”的第一槌,宅基地资格权“有偿退出”完成商品房、现金置?.4万余户。二是深入实施“美意田园”行动。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成率全省领先,省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总数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浙江蓝城集团入驻杨家村,将原本的“空心村”打造成为特色田园乡村样板,200多名原住村民成为蓝城的农业工人。三是大力发掘乡村生态价值。通过“溧?号公路”的带动,为农民创造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条件和机会,每年吸引600余万游客在乡村旅游,全市超过10万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超万元。李家园村依托南山竹海景区辐射,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竹箦镇西汤“鹅村”,今年“十一”假期接待游客超5.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50余万元。溧阳“田园生金”被人民日报社总结为“乡村振兴的溧阳样本”

三、聚力共同富裕,增进县城民生福祉

溧阳聚焦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文明城市建设为抓手,推动城市形象、群众生活、市民素质同步提升,蝉联两届“全国文明城市”。一是聚焦美丽宜居创优人居环境。持续擦亮“天蓝、水清、土净”生态名片,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持续加强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小区“杂乱破”、农贸市场“脏乱差”、违法建设“乱搭建”、交通秩序“闯抢堵”等问题,累计整治更新老旧小区63个、散住楼400余幢;标准化改造、综合整治农贸市?9个;疏导治理城区交通堵?8个,新增停车泊位1.1万余个。二是探索院府合作创优公共服务。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相继成立溧阳分院,南航天目湖校?200名学生入驻,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与我市开展合作办学,溧阳中专成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单位。三是注重社会协力富裕群众生活。全力促进富民强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952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1。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隐形财富”不断积蓄,机关事业单位“敞墙透绿”、城市星级公厕、“如意小食堂”等“微民生”品牌,让群众体验更多温暖与温情

金坛,是常州最为年轻、最富活力、最具潜力的新城区。党的十八大以来,金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要求,肩负起“美丽常州金坛样板”的崇高使命,标注了“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的发展定位,锚定了“创新创业创造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福地”的奋斗目标,树立了“创新之区、时尚之都、活力之源”的卓越追求,勾勒了“新时代鱼米之乡、长三角科创田园”的美好愿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勇毅前行,奋力推动宏伟壮阔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模样

十年耕耘,十年蝶变。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区,从近郊县到新城区,从苏南发展的“锅底塘”到“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金坛正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能。截?021年,金坛实现地区生产总?101.09亿元,是2011?65.1亿元?倍,占常州全市的份额由十年前?%跃升?2.5%。其中,实现第二产业增加?71.57亿元,是2011年的2.8倍;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950亿元,是2011年的2.6倍;进出口总额突破260亿元,工业百强区排名攀升至?2位

一、坚持交通先行,区位空间之势逐步彰显

一路通,百业兴。过去,金坛交通状况不理想,是苏南最后一个通高速公路的县级市,接受沪宁辐射不足,发展速度受到影响。进入新时代,金坛“补课式”加快交通工程建设,推动金武快速路、长荡湖旅游大道、茅山旅游大道?33国道?65省道等主干道路建成通车,与常州主城区的通勤能力明显提升,构筑起“高普快”互联互通的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以来,完成交通建设投?1.25亿元,新建一级公?27公里、二级公?7公里,全区公路总里程达?975公里,实现了“城到镇全部通一级公路”,基本形成了区域范围内?0分钟交通圈,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出行和城乡面貌。打造“乐道金坛”农路品牌,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金坛港-太仓港内河集装箱支线航线正式开通,一张更通畅、更快捷、更高效的水陆空立体大交通网渐次成型。为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金坛编制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017-2035》等一批重点交通规划,多条铁路、高速纳入上位规划。当前,定位为常州西站的南沿江城际铁路金坛站正加快建设,?023年通车后,可实现上?小时、南京半小时通勤。不久的将来,镇宣铁路将与南沿江城际铁路在金坛十字共站,将进一步体现金坛位于长三角都市圈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得益于交通区位的质变,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落户金坛?023年秋学期将建成投用,规划入住全日制在校学?万人。在发展空间方面,金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抓住有利时机实施土地动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大低效用地再开发,累计新增规划空间规模4.7万亩、建设用地指?.4万亩,动迁清障到位超38平方公里土地尚未开发建设,预留单个5000亩?000亩?000亩以上的大地块,为项目落地、基础设施建设等腾出了空间。目前,金坛土地开发强度仅?8.57%,低于常州主城区19个百分点、苏?个百分点

二、坚持工业立区,产业集群之势全面爆发

工业经济是区域经济的核心主体,也是一座城市的立足之本、富民之源。过去的金坛是农业大县,更多承担农业发展、生态涵养功能。进入新时代,金坛始终坚持“产业强区、工业立区、项目兴区”不动摇,持续加快项目引进、加快项目建设,聚焦新兴赛道,提前布局落子、加速弯道超越,逐步形成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基建、新医药、新智能“五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链最长最强地区之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原材料、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充电桩完整产业链,集聚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当升科技、贝特瑞、厚生隔膜、易控电子、奥托立夫等一批优质上下游企业,拥有规上企业超?0家。金坛光伏产业是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金坛也是省光伏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是国内光伏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县域城市之一,已形成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布局,集聚了一批年销?0亿元以上光伏领军企业?021年全区新建重点光伏项?9个,总投?89.16亿元。新基建产业方面,金坛抢?G发展机遇,陆续引进布局信维通信、飞荣达、索尔思等优质企业,拥有规上企?6家,初步形成了上游引领、下游协调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区重点突破应用创新,加快“五新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奋力攀升,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8家、企业技术中?0家、工程研究中?3家,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被认定为首批“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获批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高企数近两年平均增幅34%,拥有独角兽企业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家、瞪羚企?7家?021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489.99亿元,是2011年的2.3倍;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27.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5.5%;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光伏新能源、化工及新材料和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实现产?431.15亿元,是2011年的2.3倍。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光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09.8%?0.8%?2.1%,拉动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领跑全市

三、坚持内外兼修,生态人文之美引人入

金坛,素有“江东福地”之美誉,既是“创新创业创造高地”,也是“宜居宜业宜游福地”,既有“两山两水六分田”的自然禀赋,也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进入新时代,金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外修生态环境,环境空气质量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内养人文气质,策划建设三星村遗址公园,打造“国际自行车慢城之都”,华罗庚艺术团挂牌省儿童艺术剧院,茅山山地半程马拉松赛成为金牌赛事。金坛南部的长荡湖曾列郦道元《水经注》所称的古“五湖”之一,是江苏省十大淡水湖之一。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大面积围网养殖和散乱企业排污,水质退化严重。近年来,我区募集投?3亿元实施综合治理工程,长荡湖水质从劣Ⅴ类恢复到Ⅲ类,物种?40种恢复到724种,努力再现“一斛水中半斛鱼”的湖中美景。西部的茅山是中国道教圣地,全国最有诗意的路“绿野仙踪”蜿蜒其中。近年来,我区依托茅山的生态人文资源,培育茅山“八重道养”产品与业态体系,先后建成4A级东方盐湖城、花谷奇缘、茅山森林世界等旅游景区,以及生态有机一号农场、南湖养生度假庄园、颐园康养等重大项目,培育全国最美乡村仙姑村,村民总收入达3000万元,实现山水“风景美”向产业“钱景美”的蝶变。位于城区中心的钱资湖,生态宜居,产城融合,正瞄准金坛“金鸡湖”定位,加快打造具有滨湖特色、富有现代气息的“城市客厅”?019年,金坛跻身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进一步推进公园城市、生态绿城建设,开展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探索创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个拥有好景色、好故事、好生活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正在徐徐呈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访问统计 | 网站纠错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 电子邮箱:czwgzx@changzhou.gov.cn
苏公网安?2041102000483叶/a>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2 苏ICP?5003616叶/a>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