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会内要闻> 内容
完利梅副主委代表民进市委就“在常高校与城市协同发展”作政协大会发言
发布日期?021-01-14 来源:民?nbsp; 浏览次数9span id='hits'>字号:〕a href="javascript:czfxfontzoom(16)">?/a>?/a>導/a>〖/td>

1?3日下午,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共常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齐家滨,市政协主席白云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一波,市政协副主席蒋必彪、何玉清、吴新法、徐伟南、赵正斌,党组成员韩筱筠和秘书长周效华出席会议、/span>

完利梅副主委作大会发言

民进常州市委副主委、常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完利梅代表民进市委作亅/span>《聚力名校培育工稊/span>引领在常高校与城市协同发展》的发言、/span>

发言认为9/span>

高校因城市而兴,城市因高校而盛。一座富有创新活力的城市往往拥有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当前常州迫切需要一流水平的高校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为此建议,聚力常州大学的名校培育工程,深化省市合作共建,将常州大学打造成与常州国际国内地位相应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引领带动江理工、常工院等在常高校与城市协同发展,为常州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人才基础、/span>

发言指出9/span>

在常高校存在的第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科不强,人才不尖,吸引人才能力有限,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后续发展和进步,也势必制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能力、/span>

在常高校普遍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办学用地普遍不够,校园建设仍在进行之中,校园规划还远未到位。在这方面,常州大学的问题尤为突出:办学用地面积不达标,多校区办学增加了运行成本,不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span>

第三个问题是:学校办学历史太短,知名度有限,在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不明显,双一流高校的扩招等多种因素已经影响了本科招生、尤其是研究生招生的生源质量,也直接影响后续人才培养质量和留在常州工作的毕业研究生的质量、/span>

发言建议9/span>

第一,尽快按照学校发展需求和办学模式规划在常高校办学用地,并为后续发展预留足够空间。就常州大学而言,建议以西太湖为主校区,尽快规划建设占地面积2000-3000亩以上的主校区,同时规划建设常州大学附属幼儿园、附属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这样不仅可以为常州大学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创造条件,而且可以大力促进周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span>

第二,实现人扌/span>“联引、联育、共享”,带动城市创新发展。一是设立“常州市人民政府高层次人才引进基金”,根据引进人才的学历给以市政府层面额外的安家资助;二是设立“常州市人民政府基础研究奖励基金”,对在常高校教师获得国家级研究项目给以市政府层面额外奖励;三是设立“常州市人民政府研究生奖学金”,扩大影响力,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四是建立高端人才信息库、海外人才信息库、加大校地双方人才多种形式的交流力度,推动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span>

第三,优化在常高校学科的设置和专业结构,提升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学校层面要主动推进学科与地方产业对接、融合,做优做强品质,以优势学科集群推动培育高端产业集群。政府层面积极引导常州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与在常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服务企业发展能力与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span>

第四,加大重大载体建设,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并依托高校现有高端创新平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精准研究,注重培养工程师级研究生;要在科技成果转化综合应用基地方面下功夫,可以组建工业研究院,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加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开发和转化。为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凝智聚力。(组宣处)

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州市委员会主劝/div>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大?280号行政中?号楼 电话?6-519-85683926 邮编?1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