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觇/a>外文 繁體中文
登录个人中心
走进常州 ޵VSƵط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VSԤ 数据发布
当前位置9/div>
浏览次数9strong>
信息名称9/span>关于印发?010年经信工作总结?011年工作意见》的通知
?ensp;?ensp;号:014109453/2011-00183
主题分类9/span>文秘工作??体裁分类9/span>通知??组配分类9/span>其他??法定主动公开分类9/span>
公开方式9/span>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9/span>常经信办?011?7叶/td> 发布机构9/span>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产生日期9/span>2011-01-25 发布日期9/span>2011-02-18 废止日期9span style="color: #333;font-weight: normal;">有效
内容概述9/span>2010年经信工作总结?011年工作意?/span>
关于印发?010年经信工作总结?011年工作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span>2010年经信工作总结咋/span>

2011年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处室:

为认真总结和部署全年经信工作,确保完成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经委领导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将〉span>2010年经信工作总结咋span>2011年工作意见》印发如下、/span>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五?/span>

主题诌/span>9/span>经信工作总结意见通知

抃span>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span>

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宣span>2011??8?/span>印发

共印80仼/span>


2010年经信工作总结咋span>2011年工作意?/span>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经信系统按照“创新、发展、提高”的要求,深入开展“有效投入提升年”活动,围绕全面振兴五大产业,不断加大工业投入,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加速改造传统产业,着力推动两化融合,有序推进节能降耗,全市工业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顺利实?/span>全年及“十一五”发展各项目标任加/span>、/span>

一?span>2010年经信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冴/span>

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倻span>7388亿元,同比增镾span>23.6%:/span>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倻span>1699亿元,同比增镾span>15.2%(省评估数):/span>

3、工业有效投?span>1180.4亿元,同比增镾span>21.6%:/span>

4、新增私营企丙span>1.14丆/span>家,新增个私注册资本485亾/span>元;

5、单佌span>GDP综合能耗预计下陌span>3.5%、/span>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span>经济规模跃上新台阶、/span>全市工业经济经历了金融危机和节能调控的挑战,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span>2010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砳span>8000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突砳span>7000亿元,达?span>7388亿元,是2005年的2.96倍,年均增长24.2%。与此同时,工业企业效益大幅增长,呈现效益增速高于产销增速的良好质态,全年规模工业完成销售收?span>7263亿元,增镾span>24%;实现利稍span>614亿元,增镾span>37.4%,实现利?span>406亿元,增镾span>48%、/span>

2、投资总量取得新突破、/span>投资总量不断攀升,全市工业投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80.4亿元,五年累计投?span>4226.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33倍,年均增速达?span>20.57%;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企业设备购置量大幅提升,全年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颜/span>30.24亿元,增镾/span>59.5%,总量列全省第4位,增幅列全省第3佌span>;全币span>100项工业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赃/span>226亿元,共有瓦卢瑞克大钢管、玉柴公司华东基地等29个项目实现新开工,华朋集团超高压及风力发电变压器、德莱仕高端冰箱、柳工东部基地等30个项目竣工投产、/span>

3、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span>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高速增长,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全年完成现价产倻/span>4731亿元,增镾/span>28.2%,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干/span>4.6个百分点,产值占规模工业总量皃/span>64%+span>同比提高2.35个百分点+/span>毓span>2005年提髗span>16个百分点。五大产业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全年完成投资823亿元,增镾/span>35.2%,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干span>13.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9.7%,同比提髗/span>7个百分点、/span>

4、大企业大集团加速扩张、/span>全年200个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企业新增产倻span>824.4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新增量的58%。其中,15户企业新增产值超10亿元?span>21户企业新墝span>5-10亿元?span>68户企业新墝span>1-5亿元。中天钢铁成为我市首家营业收入超500亿元企业,申特钢铁和亚邦化工趄span>200亿元,天合光能、金源铜业和常发实业筈span>3家企业首趄span>100亿元,全市百亿工业企业达?span>7宵/span>,比2005年的1家取得长足进?span>;全市三星以上工业企业达88家,比上年增功span>15家,其中全年入库税收超亿元的工业五星企业达到26家,比上年增功span>8宵/span>、/span>

5、民营经济蓬勃健康发展、/span>全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倻span>44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60%,产值比2005年增镾span>158%;全年新增私营企丙span>1.14万户,累计达?span>6.7万户,新增个私企业注册资?span>485亿元,累计超迆span>1688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5倍和2.8倍。五年中,全社会民营经济累计完成有效投入5478亿元,年均增镾span>24.3%,是“十五”期间的3.96倍,占全市有效投入的78%、/span>

(三)全年重点工作及成效

2010年,我委在顺利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的同时,始终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着力提高运行质量、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可持续发展,重点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深入开展有效投入提升年活动、/span>编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研究制订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充分挖掘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且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的项目,不断做好工业投资项目的筛选梳理和跟踪推进工作。切宝span>加强100项工业重点项目和200个新增长点挂钩联系服务,落实具体责任人跟踪重大项目投资进展动态,双月通报挂钩联系进展情况;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供电、天然气、自来水、环保和用工等方面的问题:/span>及时跟踪国家和省技改扶持资金投向和产业政策,积极主动做好项目的筛选、包装和申报工作,其中,新誉集团城市轨道交通配套齿轮箱筈span>4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第三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铁马科技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关键零部件等5个项目列入国家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数和资金额度均超过上年、/span>

2、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strong>一是完善扶持政策、/span>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下发《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操作办法'span>2010–span>2011)》,进一步加大政策聚焦力度,积极做好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的审核确定工佛/span>、/span>二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span>通过规划引导、载体建设、企业发展、平台建设、区域品牌等有效手段,做精做强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共认定市级产业集羣span>24个,其中8个被列为省重点培育产业集群,4个被命名为省第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全年销?span style="color:black;">规模趄span>100亿元皃/span>产业集群达到14个。继3月份孟河镇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汽摩配名镇”称号后+span>12月份中国汽车零部件(常州)产业基地又落户孟河镇,为带动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span>三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span>以现有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探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集约发展水平,武进高新区新型电子元器件、溧阳经济开发区输变电设备、钟楼新型农机和武进遥观轨道交通等4个产业基地,被认定为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span>

3、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strong>一是加快推进两化融合、/span>围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推进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常州宏大电气有限公司被工信部列入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津通国际工业园被认定为全省第二家两化融合产业服务示范园,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分别被认定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和试验区,南车戚机、华鹏变压器、常林股份等3家企业和常宝钢管筈span>27家企业分别被认定为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试点企业,常林股份和东风农朹span>2个信息化应用项目被列为省企业两化融合示范项目。此外,完成本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数据采集和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估、三网融合基础调研、年度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等工作、/span>二是加快创新体系建设、/span>积极做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培育工作,全年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忂span>2家(南车戚机和星宇车灯)、省?span>17家、市?span>29宵span>,累计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忂span>6家、省?span>50家、市?span>149家,基本覆盖全市主要骨干企业和集团,为企业产品开发、人才培育、产学研结合提供技术支持、/span>三是加强产学研联合、/span>积极组织做好企业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征集工作,筛逈span>385项课题参功span>2010年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洽谈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成功举办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论坛、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发展国际论坛等专题产学研对接活动,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span>

4、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span>认真履行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职责+/span>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span>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2008-2010年民营经济三年跃升计划各项目标顺利实?/span>、/span>一是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span>选择100家民营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建立上市企业辅导和项目培育库,推动民营中小企业加快上市融资步伐,常发制冷、常宝钢管、江苏旷达在深圳中小板块上市,创生医疗器械在香港主板上市,康辉医疗器械在纽约上市,全市上市企业累计达21家、/span>全市共有14家企业入选‛span>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天、亚邦、常发、上上、华鹏、新誉、亿晶、常宝、千红等9家企业被授予“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称号,2名企业家被授予“江苏省杰出民营企业家”称号、/span>二是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span>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主创业辅导培训,组细span>9名(全国45人、全?span>11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赴德国参加中德合作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项目;开展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津通和三晶筈span>2家小企业创业基地获省小企业创业基地称号、/span>三是推进担保体系建设、/span>搭建助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引导担保机构不断拓展业务,组织开展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和清理整顿工作、/span>全年新批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枃span>15家,新增注册资本15亿元:/span>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到45家,全年新增注册资本19亿元,新增担保金颜span>140亿元,增镾span>110%,全年在保责任余颜span style="color:#333333;">110亿元+span style="color:black;">增长95%、/span>

5、扎实推进对接央企工程、/span>坚持把对接央企作为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的重要抓手,通过广泛调研咋/span>全面了解+/span>形成央企数据库、在常央企数?/span>库和合资合作项目库;搭建常州央企产业对接服务平台,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加大跟踪服务,做好媒体宣传,展示央企对我市区域、产业、企业的带动力和影响劚span>:/span>成功举办常州-央企合作发展恳谈会,确保央企在常在建项目进展顺利,签约项目和即将开工项目明显增多,一批在谈重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span>截止12月底,央企在常在建项?span>12个,总投赃span>106亿元;与央企签约或即将实施的项目12个,总投赃span>220亿元;正在洽谈项?span>11?span style="color:black;">。其中,总投赃span>14.3亿元的国网(常州)电气设备检测中心,总投赃span>24.6亿元的东风汽车常州微型车制造基地等项目已于年内开工建设;市政府与国网电科院战略合作、新誉集团与华电新能源合资项目、南车戚机与GE公司合资项目等年内成功签约,中国南车(常州)城市轻轨产业园等项目即将签约;与国电南自、火箭研究院、国机集团等合作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span>

6、有序推进节能降耗工作、/strong>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span>全年完成淘汰炼铁140万吨、焦?span>25万吨、水?span>45万吨、印柒span>5500万米生产能力,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市10家承担淘汰产能任务的企业现已全部实施转产或关停,设备全部拆除并已通过验收、/span>二是加强企业节能工作、/span>全年完成节能和循环经济项?span>60个、清洁生产审样span>60家、能源审讠span>60家、节能监浊span>100家,淘汰落后用能设备215台(套),全市共推广高效照明产品35.2万只、/span>三是稳妥推进节能应急用电调控、/span>贯彻落实“总量控制、灵活执行、特企特办、有保有压、分类指导、加强督查、社会参与、确保发展”八条调控措施,调控后的月用电量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做到控减分子与做大分母双管齐下,赢得压降单佌span>GDP能耗的主动,确保完成单佌span>GDP综合能耗下陌span>3.5%的年度目标,顺利实现全年和“十一五”节能任务、/span>四是进一步做好第二轮化工专项整治、/span>对全市化工生产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初步查清化工生产企业现状和违法违规问题,对违法违规企业进一步梳理分类,完善处置意见。严格项目准入门槛,加强5个化工集中区建设,明确依法关停一批化工生产企业,提升规范、推动搬迁、落实转产一批化工生产企业,全年“关停并转”各类化工生产企丙span>100家、/span>

7、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strong>围绕《关于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物流业与制造业调研+/span>引导企业认同并积极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积极为企业搭建制造业和物流业信息平台,构筑诚信评价体系,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共赢发展。积极组织申报省重点物流基地、企业及技术中心,全年新增江苏新誉、江苏志宏等2家企业为省重点物流基地,常运物流、鼎诚钢材、录安洲长江码头筈span>3家企业为省重点物流企业,全市累计24家企业获得省重点物流基地(企业)称号。提升整体水平,打造物流标杆企业,重点关注、密切跟踪市重点物流项目进展情况,帮助协调解决问题,推进重点物流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投入、物流功能提升和物流辐射能力拓展,中国物流常州综合物流中心一期项目续建完成,江苏苏浙皖现代物流中心仓储配送及港池项目建成,常州龙成钢材物流中心物流信息和仓储加工配送项目建设竣工,亚邦食品物流中心仓储配送交易项目和江苏苏浙皖边界物流中心改扩建项目正在推进建设中,五大重点物流园区年内完成投资15.1亿元、/span>

8、切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span>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在经信系统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根据经信工作实际开展“五进五送”、公开承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组织全系统机关干部开展两化融合系列培训活动;切实贯彻全市“提升机关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精神,严格按照“严、细、实、活”的要求,继续履行当好“五大员”和践行“七不让”的承诺,努力做到“三个争创一流”;积极开展以“经信干部道德讲堂”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着力加强经信干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四德”教育;加强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等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督查力度,同时,定期组织开展明查暗访活动,推进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教育、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制度,搞好警示教育,严肃纪律,坚决做到令行禁止,进一步树立勤政廉洁、文明高效的经信干部队伍形象、span>2010年,我委荣获全省综治工作先进集体成员单位和市依法行政考核优秀单位、县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span>

二?span>2011年经信工作的目标和措於/span>

2011年经信工作的总体思路9/span>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经济转型升级这个重点+span>深入开展“加快转型升级年”活动,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两化融合步伐,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全劚span>促进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努力实现“十二五”经济发展良好开局、/span>

2011年经信工作的主要目标: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镾span>2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镾span>15%;五大产业产值超迆span>6000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67%;工业投入增镾span>18%以上;单佌span>GDP综合能耗下陌span>3.5%(待国家、省目标出台后正式确定)、/span>

为实现全年目标,我们将围绕全币span>2011平span>60项重点工程,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9/span>

1、加快产业升级促转型、/span>加强规划引导,编制完善工业经济和信息化两个“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十六个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继续大力振兴五大产业,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主攻高端制造环节,提高产业链配套发展能力,巩固提升智能电网装备、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机械及车辆、新型农业装备、数控机床及基础装备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建设“一核八园”为载体,加快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业能级,抢占快速发展的制高点;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升钢铁冶金产业集中度,提高优特钢市场占有率,优化建材化工行业产品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纺织服装行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由贴牌加工向打造自主品牌方向转化;大力推进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会展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span>2011年,五大产业产值超迆span>6000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超67%,超额完成三年总量翻番的目标;新兴产业中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超56%;全力培肱span>200个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全年新增产倻span>800亿元、/span>

2、加大有效投入促转型、/span>加强政策导向,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对重点工业项目的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帮助和指导企业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项目计划和扶持资金;进一步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加大上市融资力度,加快联合重组步伐;开展走进央企活动,多途径加强信息传递交流,深入推进对接央企合作,建立健全服务央企机制,实施在常央企挂钩联系制度,建立驻外机构互动机制,为在常央企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做好在建项目的服务工作和在谈项目的衔接工作,着力抓好一批对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业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促进企业跨越式、裂变式发展。积极协调推进国网电气设备检测中心、东风汽车常州制造基地、柳工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中石油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努力打造千亿级特色产业基地、span>2011年,确保全市工业投入增长18%以上,五大产业投入占毓span>71%以上;全年实於span>100项工业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趄span>240亿元;确保央企在常投资企业全年产值同比增镾span>22%以上、/span>

3、推进两化融合促转型、/span>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新兴产业集聚,积极实践“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模式,组织开展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等多种产学研对接活动。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重大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科技示范园区,全年培育国家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忂span>1家、省?span>10家、市?span>20家。制定并实施推进两化融合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以“十企示范、百企试点、千企升级”为内涵的两化融合推进工程,加快工业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和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着力培育一批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和生产性信息服务园区,加快建设特色化物联网示范工程,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加大面向传统制造业的工业软件及示范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信息化进程,利用信息技术助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做好我市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发展相关推进工作,提出我市进一步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建议、span>2011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增镾span>30%;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增长30%,培育年业务收入趄span>5000万元企业3家;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丙span>30家、示范项?span>3个、示范区1个、生产性信息服务产业园1个、/span>

4、加速集聚集群促转型、/span>推进实施新一轮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提高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加快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进军的步伐:span>鼓励和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向“专精特优新”方向发展,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行业小巨人企业;继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及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开展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加强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的绩效评价,加快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业化、特色化和品牌化。规划整合发展乡镇工业集聚区,以产品、品牌、技术、人才为依托,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突出主导产业特色方向,加快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和园区;重点培育生物医药、创意、新能源车辆等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轨道交通、软件等9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和溧阳输变电、孟河汽摩配、西夏墅刀具等8个省重点培育产业集群,不断加快产业集聚,着力打造太阳能光伏、智能电网、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常州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span>2011年,净增私营企丙span>1万户,新增个私注册资?span>350亿元;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新增注册资?span>15亿元,在保责任余额同比增镾span>30%以上、/span>

5、强化节能降耗促转型、/span>统筹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把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大力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示范工业园区,加快省低碳示范区、低碳科技创新基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更好地引领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及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进一步强化节能监测、能源审计,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强化源头约束,严控新上高耗能项目准入,对照国家明令淘汰目录和目标任务,重点围绕水泥、钢铁、印染等行业,加大落后产能和高耗能用能设备的淘汰力度,全年实施60项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完戏span>60家清洁生产企业审核?span>60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span>100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测,淘汰重点用能单位落后用能设备100台(套)。推进新一轮化工专项整治工作和太湖流域工业污染整治工作,继续加大重污染企业整治力度,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和矛盾,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span>2011年,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全市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指标、/span>

6、加强要素保障促转型、/span>围绕产业升级方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为企业引才引智牵线搭桥,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着力抓好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紧贴企业需求、整合培训资源、打造培训品牌,积极引导社会中介机构服务全民创业,精心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继续举办创新与发展系列报告会、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认证、国内外名校总裁班、“走进乡镇、走进园区、走进企业”企业管理人员免费培训、企业网络学院等多种形式的培训项目。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规范各类行业协会的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中介服务作用。加强要素保障,不断加强生产要素组织协调,重点帮助企业解决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供应和综合交通协调工作,进一步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做好重点物流项目跟踪服务、span style="color:black;">加快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组织推迚/span>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融合发展,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span>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访问统计 | 网站纠错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 电子邮箱:czwgzx@changzhou.gov.cn
苏公网安?2041102000483叶/a>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2 苏ICP?5003616叶/a>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